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法治频道  >  评论

反不正当竞争又出“重器” “法绝不向不法让步”再获加持

 2022/03/29/ 17:43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丝路话语】 李志军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其对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问题作出细化规定,将进一步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促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天下苦不正当竞争久矣。“仿商标”“傍名牌”、恶意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让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苦不堪言。1993年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经过2017年、2019年两次修订后,虽一直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但效果貌似不佳。此情此景下,《解释》携众多针对性措施出台,有望彻底终结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打而不死,死而不僵”的困局。

  《解释》从反不正当竞争的源头起,就直面难点问题。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在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从一开始,就跨越多部法律“射程范围”。比如一个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可能涉及外观设计、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等诸部法律。这一方面容易造成不同法院在审理时适用法律不统一,另一方面也给不法者的申辩留下了上诉的口实。所以,《解释》专门规定,先适用其他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最后兜底,彻底防止了不法者钻空子。

  《解释》在反不正当竞争的策略上,聚焦各类热点问题。潼关肉夹馍、逍遥镇胡辣汤、四川青花椒鱼等舆论关注的事件,反映出了正当经营行为与仿冒混淆行为如何区分的问题。此次《解释》给出了明确答案,对“有一定影响”标识的认定、禁用禁注范围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合法经营的商户此后可以理直气壮地经营,不必再担心商标侵权等方面的骚扰,“法绝不向不法让步”再获加持。

  《解释》在反不正当竞争的终端,预留了无限“伏笔”。正如最高院相关人士所说,反不正当竞争目前很大一部分是在网上,公众耳熟能详的“算法变算计”、电商平台“二选一”、网络虚假刷量等,都是网上滋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鉴于201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专门增加了第12条进行规制,近期又出台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专门立法。《解释》此次未再作出新规定,但在第21条和22条预留了空间,为互联网行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法律规划。

  风清气正、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每一个守法经营者的祈盼,《解释》的重磅出台,无疑将对守护这一市场环境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尽快学通弄懂《解释》,并将其应用到执法、司法、守法的每一个环节,合法权益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市场活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